首座元青花博物馆因何花落高安
”
元青花,一个令无数人着迷的名字。有人说,只要一件元青花就足以让一座博物馆声名远扬。
位于江西省高安市的元青花博物馆,因馆藏20件元青花而享誉中外,是世界上首座以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馆,其馆藏的元代青花带盖瓷梅瓶,入选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
景德镇所产元青花为何出现在高安?高安与元青花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这要从43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说起。
坐落于高安市瑞阳大道上的元青花博物馆。
惊艳全球的考古大发现
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没有人知道她的地下藏着多少秘密。
1980年11月29日14时许,原高安县博物馆馆长刘裕黑接到江西第二机电厂党委书记周则胜的电话,说该厂扩建施工时发现窖藏瓷器,可能是文物。
刘裕黑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火速赶到施工现场,只见几十人围在一个约两米深的窖穴边。刘裕黑跳下坑,发现周围散落许多瓷片,一些大件瓷器刚刚露出表面,8个民工正在挥动锄头往下挖。他立即上前劝阻:“我是博物馆馆长,地下文物一概归国家所有,请大家停止挖掘。”
刘裕黑一面请周则胜派人协助保护现场,一面带领博物馆专业人员熊琳、刘玲琳开始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次日凌晨,共清理出文物245件,其中瓷器240件、铜器4件、铁器1件,装满6个箩筐。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年87岁高龄的刘裕黑老先生记忆犹新:“我和老熊一夜没合眼,文物挑回馆里后,我们又继续工作,一面清理文物表面泥土、斑迹,一面查找资料、图片,自测对比鉴定。不弄个名堂出来,心里不踏实。”
文物出土后的第三天,正在翻阅资料的熊琳突然惊叫一声:“不得了,国宝出土了!”他指着文献和图片给刘裕黑看:“你看,形制、胎质、釉色、纹饰一模一样,不会错,是元代的东西。”两人激动不已,仔细比对一番后,初步鉴定窖藏瓷器中有些是罕见的元代青花瓷。他们赶紧把文物放入仓库,严加保密,并迅速向县领导报告。
高安出土元代青花瓷的消息传到了省城,又传到了北京。1981年10月16日,著名陶瓷考古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炳带领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60余人来到高安。
专家们分批进入仓库参观后,无不大开眼界。李辉炳激动地说:“我到国外考察了30多个国家,国内几乎跑遍了,都没看过这么多这么好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高安出土的这批窖藏瓷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陶瓷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器型之大、品种之齐、窑系之广,不仅在江西尚属首见,在全国也是最丰富的一次发现。”
两月后,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率领当年参加中国考古学年会的代表68人来到高安,对窖藏瓷器进行鉴定后,再次肯定这是一次国内外重大考古新发现。
至此,240件出土瓷器被确认了年代、窑口和级别: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瓷器67件,龙泉窑青瓷168件,钧窑瓷3件,磁州窑瓷1件,均为元代名窑精品。其中,包括19件青花瓷、4件釉里红瓷在内的42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8件为国家二级文物。
一时间,高安发现窖藏瓷器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外文物考古专家慕名而至,邀请展览的信函不断飞来……
精美绝伦的国宝
高安元青花瓷的出土为何能引起轰动?元青花、釉里红瓷何以成为“国之瑰宝”?
首先,高安元青花的出土,说明至少在元代,景德镇瓷窑已经有了制作青花瓷和釉里红的成熟工艺。而此前,人们对景德镇在元代究竟有没有能力和技术生产青花瓷,一直有争议。
景德镇早在北宋时就因为烧制出青白瓷,获得了宋真宗年号“景德”以名镇的殊荣。至元代,来自北方大草原、崇尚白色的蒙古族人格外青睐有“饶玉”之美称的青白瓷。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
在烧制成熟的青白瓷和卵白瓷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工采用优质的白瓷土制作瓷胎,用波斯的钴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以透明釉,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了一种白底蓝花釉下彩瓷器——青花瓷。
青花瓷色彩浓艳,纹饰精美,格调清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
元代青花瓷的成功烧制,改变了中国传统瓷器以青、白、黑为主的局面,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明清青花瓷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后,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瓷器乃至中国外销瓷器的主流,并作为“国瓷”传布全世界,奠定了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
其次,高安元青花一次性出土最多,馆藏量全国第一。由于元朝历史不足百年,当时只有官窑才能烧制青花瓷,大部分成品被销往海外或者被朝廷作为外交礼品远送他乡,因此国内存世数量极少,以致20世纪初人们还认为元代无青花瓷。
据统计,元代青花中高档瓷目前全世界收藏不足300件,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有39件;第二是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有33件;高安一次性出土19件,社会征集1件,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釉里红瓷也是元代景德镇的新品种,以矿物铜料勾绘纹饰,制作工艺比青花瓷更难控制,成品率极低。据统计,我国国有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共藏有三级以上元代釉里红瓷器42件,高安一次性出土4件,且瓷质精良,堪称世界之最。
2005年,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图”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得1568.8万英镑(约合2.28亿元),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之最。
这件“天价”青花罐缺盖,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件残损品。而高安出土的两件青花盖罐与此形制相同,纹饰不同,且都有精美罐盖,堪称元青花珍品。
第三,高安元青花瓷具有完整无损、大器颇多、级别最高、名贵钴料、精美绝伦、内涵丰富等六大特征。
以“镇馆之宝”元青花带盖瓷梅瓶为例,这是成套的6件梅瓶,器型相同,造型优美,主题纹饰分别为4件云龙纹和2件缠枝牡丹纹,釉色莹润透亮。最特别的是,盖内壁和底部分别墨书“礼”“乐”“射”“御”“书”“数”铭文,且一一对应。
这六个铭文即儒家文化中的“六艺”,既作为梅瓶的编号,又体现窖藏主人崇尚儒家文化之用意。
整套梅瓶可以说是陶瓷文化和儒家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再以元青花高足杯为例,杯内草书“人生百年长能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全世界仅此一件。
神秘的窖藏主人
元青花和釉里红在产地景德镇都少有发现,为什么在高安出土这么多?谁把一堆宝物藏在地窖?至今,这仍是困扰学界的未解之谜。
高安地处赣中,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取名建成。唐武德五年(622),改名高安。元代时,高安为瑞州路治所。
明正德《瑞州府志》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瑞州因处要地设为上路;至正八年(1348),禹苏福从平江路(今江苏苏州)达鲁花赤一职改任瑞州路总管,加封为“银青荣禄大夫”,属元朝从一品重臣。
出土的瓷器都是元代名窑精品,且多为皇宫、官府用具,它们的持有者应当是权贵人物。至于是哪个权贵人物,学界各抒己见。
专家首先指向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婿伍兴甫和外孙伍良臣。清同治《高安县志·人物志》记载,“伍良臣,字云从,元驸马都尉兴甫之子。尘视富贵,致力经籍。为诗文畅达清润。壮游京师道,不谐于俗。后辟为临江经历,八十日即弃去。时元社将屋……”
伍家父子是高安上泉伍家村人,生卒年不详,但从伍良臣弃官的时间(“时元社将屋”)看,父子俩应该生活在元代中晚期。他们在元大都宫廷为官,有权有钱,能自由出入皇宫或周游四方。
元青花等高档瓷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只可能是宫廷赏赐或高价购入。而历史上在高安住过,并在元代官至驸马都尉级别的只有伍兴甫一人。元末战乱,在兵荒马乱中,父子俩将收藏的瓷器运回高安,又把这些不易携带的宝物藏于地窖,是很有可能的。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高安窖藏瓷器是元代瑞州路总管府定制的祭祀用具。
据《元史·祭祀志》载,至元十年(1273),元政府颁布政令,全国诸路立社稷坛围及祭祀场所,设祭祀仪式。瑞州路的祭祀文化随之兴盛,并出台专用于保障祭祀经费的政策。
《瑞州府志》记载,至正年间,类似于禹苏福这样来自西域并在元帝国任职的官员众多。从身份、地位分析,他们应比来自西域的工匠更有先决条件,来执行元朝政府颁布的祭祀政令,并将波斯钴料和工匠引进中原,在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以满足瑞州路官府祭祀的需要。
由此推论,窖藏中的大部分器物在元代中晚期烧制,可能是瑞州路用来祭祀的器具。尤其是窖藏中的青花和釉里红瓷,与同时代伊朗阿德比尔寺和土耳其皇宫旧藏的大批青花瓷一样,均是当时朝廷及地方政府用作祭祀的“国之重器”。
1362年,当陈友谅部将刘五从瑞州路城北直取总管府时,那些来自蒙古及西域的官僚们将无法随从的“国之重器”悉数下窖,覆土掩埋后出逃……
关于窖藏主人的故事,还有其他版本。主人之谜,有待于学界去解开。
元青花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护宝和传承之路
窖藏瓷器作为宝贵文物,承载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基因和血脉。自国宝重见天日那一刻起,几代高安人为保护国宝和传承陶瓷文化接续奋斗,取得了非凡成效。
刚出土时,出于安全考虑且展出条件不足,元青花被封存于高安博物馆地下秘库。除了少数几件借调去国内外展出外,真品从未同时向大众展出。
安保方面,高安博物馆也做得非常谨慎,任何人进库都要经过“三道门槛”,才能欣赏到真品;馆内安装了先进报警装置,配备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
几十年来,这批国宝毫无损伤地保存在高安博物馆,其间虽经历了四次惊心动魄的夺宝斗争,但最后都化险为夷。
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安市在原有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了一座元青花主题博物馆。
2015年8月,元青花博物馆开馆,神秘国宝终于近距离出现在大众面前。至今,元青花博物馆已接待近300万名海内外游客。
元青花博物馆矗立在锦江北岸,造型犹如一只硕大的青花瓷罐摆放在四方桌上,素白的墙体上镶嵌着一圈青花纹饰。馆内展示区由序厅、历史文明展厅、国宝厅、元青花鉴赏厅等构成,其中元青花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
在二楼国宝厅,240件元代窖藏精品依次陈列,美轮美奂。在元青花鉴赏厅,借助三维立体投影等技术,游客可以体验到元代窖藏从发现到研究的全过程,还可以亲手“制作”元青花。
从元青花的幽蓝神韵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大元帝国的兴盛与辉煌,深切感受了世事的沧桑与巨变。它们曾经在富丽堂皇的宫廷中熠熠生辉,又在幽深漆黑的地窖里默默叹息……
如今,它们已成为高安的一张文化名片,厚重名片的背面,写满700年的传奇故事。